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证配所配资,全球数以亿计的女性深受其影响。其临床表现日益多样,跨越生殖、代谢、心理等多个系统,不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也逐渐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PCOS的诊疗策略已从传统的调经抗雄治疗,迈向更注重全生命周期、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管理模式。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顾卓伟教授,为大家深入解读PCOS国际指南的最新更新、临床诊断中的关键问题以及长期系统管理的核心策略。
Q1
目前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发病趋势如何?
顾卓伟教授:
近年来,我国PCOS患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和2020年两次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44岁汉族女性PCOS患病率已从5.6%上升至8.6%,患病人数从1500万增至2400万,增幅达三分之二。
更值得关注的是,患者临床表现也较十年前更加严重,原发性不孕、肥胖和高雄激素血症等表型的比例均明显上升。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疾病负担的加重,也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防治策略,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知识点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了患病率的整体上升外,表型严重程度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原发性不孕(从4.2%升至9.2%)、肥胖(从13.0%升至18.1%)和高雄激素血症(从36.1%升至47.0%)等方面1。这种变化趋势表明,PCOS不仅仅是一个疾病,而是已经成为中国育龄妇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Q2
PCOS国际指南在诊断方面有哪些重要更新?
顾卓伟教授:
国际指南最重要的更新之一是提出了一个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三步法”诊断思路,其核心在于强化临床指标,弱化超声依赖。新指南首先强调,若患者同时存在临床高雄表现(如多毛、痤疮)和月经不规律,即可初步诊断为PCOS,无需等待超声或生化检查结果,这大大提升了初级医疗中的诊断效率。
若没有临床高雄,则进入第二步,通过抽血检查生化高雄来确认。最后,如果患者只满足月经不规律或高雄激素血症中的一条,成年女性才需要借助超声发现多囊样卵巢来确诊,而青少年则不建议使用超声,应被视为“PCOS风险人群”并进行随访,避免了过度诊断。
知识点
国际指南2诊断流程上的重大变革体现在其推出了更加简洁、实用的\"三步法\"诊断路径:
第一步:不规律月经+高雄激素临床表现。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第二步:如无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检测生化高雄(排除其他因素)= 确诊
第三步:如只有不规律月经或高雄激素血症,青少年也不推荐超声,考虑为PCOS风险人群并随访评估;而成人需超声检测PCOM,若阳性(排他)=确诊。
这一诊断思路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进展,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对青少年的过度诊断,同时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2。
Q3
PCOS国际指南中是如何对“不规律经期”定义的?
顾卓伟教授:
国际指南对不同生理阶段的“不规经期律”给出了非常精确、可操作的定义,极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尤其是非生殖专科医生的实践。它不再是模糊的“月经失调”,而是被量化为具体的周期天数或年周期数。例如,对于青春期女性,它考虑了初潮后的生理过渡期;对于育龄期女性,它明确了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即为异常。尤其强调了“初潮后1年出现任何一次周期长于90天”或“15岁仍无月经来潮”这些需要警惕的红色警报。
知识点
2023年国际指南2对不规律经期的定义如下:
初潮后1年内出现是正常,是向青春期过渡。
初潮后1~3年:经期<21天 / >45天。
初潮3年后至围绝经期:经期<21天 / >35天/ 年周期数<8次证配所配资
初潮1年后任何1个周期>90天
原发性闭经:15岁或乳房发育超过3年
这套精确、分阶段、可量化的定义标准减少了临床诊断的主观性,是规范化诊疗的重要一步。
Q4
在PCOS诊断中,AMH和超声检查有哪些价值和局限性?
顾卓伟教授:
2023年国际指南提出,抗缪勒管激素(AMH)可作为成人卵巢多囊样改变(PCOM)的替代检查指标,这为不接受或不宜进行阴道超声的患者提供了替代方案。然而,AMH的应用存在明显局限,主要是缺乏国际统一的诊断阈值,且检测结果易受检测方法、年龄和BMI等因素影响,因此在青少年诊断中不推荐使用。
超声检查方面,经阴道超声是诊断成人PCOM最准确的方法,但B超下PCOM的改善并不等同于病情好转,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检查。
知识点
AMH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其价值在于为成人PCOM的诊断提供了血液学替代方案,但其局限性同样明显: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切值(8.5-59 pmol/L)2,这种宽泛的范围反映了检测方法学差异、年龄和体重指数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建立基于中国人群的AMH诊断阈值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超声诊断方面,经阴道超声是评估PCOM的首选方法,其诊断标准包括:卵泡计数(单侧卵巢≥20个卵泡或单一切面≥10个卵泡)和形态学指标(卵巢体积>10ml)2。但PCOM只是一种形态学描述,其改善与否与临床病情变化无必然联系。
Q5
PCOS除了对生殖的影响,还应关注哪些对健康的影响?
顾卓伟教授:
PCOS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是多系统、全方位的,远不止于生殖领域。代谢方面,约40-70%的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同时也会提升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心血管方面,患者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率明显升高,需要定期监测血脂、血压和血糖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PCOS患者的父亲和兄弟同样面临更高的代谢性疾病风险。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PCOS患者中非常普遍,且与体重无关,需要关注相关症状并及时干预。心理问题特别是焦虑和抑郁已成为PCOS的核心特征之一,与高雄激素导致的体像问题密切相关,需要临床特别关注。
知识点
PCOS的影响远超生殖系统,需关注多系统健康风险。代谢方面,40%-70%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增加糖尿病、脂肪肝风险,并显著提升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及子代远期代谢疾病风险3。心血管方面,患者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及潜在心血管死亡风险较高,所有PCOS患者均应评估CVD风险因素(血脂、血压、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其男性一级亲属代谢风险可能会增加(父亲糖尿病风险增14.5倍,兄弟代谢综合征风险增5.1倍)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另一个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无论BMI正常与否,PCOS患者的OSA的患病率均高于非PCOS患者3。心理方面,焦虑抑郁已成为PCOS的核心特征,高雄激素对体像的负面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管理中应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
Q6
PCOS的长期治疗与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顾卓伟教授:
PCOS的长期管理需要采取个体化、多维度的综合策略。在月经周期管理方面,需要根据年龄阶段和生育需求制定差异化方案。针对高雄激素管理,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中重度患者建议联合皮肤科进行物理治疗。
最后,青春期PCOS诊断需严格遵循2018年中国指南标准,治疗强调渐进式体重管理,可选用二甲双胍改善超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如果二甲双胍禁忌、不耐受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谨慎选择GLP-1RA等药物。
知识点
PCOS的长期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月经周期管理:对于月经紊乱的患者,主要采用周期性孕激素、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或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来调整周期,保护子宫内膜。对于青春期、围绝经期或有生育计划的育龄期女性,周期性孕激素通常是首选。
2、高雄激素管理: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适用于有多毛、痤疮等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的青春期,及有避孕需求的育龄期女性。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痤疮一般需要3-6个月起效,且应在皮损完全控制后巩固1~2个月再停药;治疗多毛则需要更长时间(6-12个月),且停药后可能复发4,5。对于中重度患者,我们建议联合皮肤科进行物理治疗(如激光脱毛)。
3、青春期PCOS的特别管理:
青春期PCOS诊断,需要同时满足3个诊断条件:①初潮后月经不规则至少2年或闭经;②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③超声下卵巢多囊表现。并排除其他引起排卵障碍和雄激素过多的疾病4。
青春期PCOS治疗原则:近期目标是调经、抗雄、纠正代谢和心理问题;远期目标是做好体重管理、维护生殖健康、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4。对于超重/肥胖的青春期患者,建议在3-6个月内减轻基础体重的5%-10%,减重过快反而不利5,6。二甲双胍可用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像GLP-1RA这类新型减肥药,目前未批准用于18岁以下人群,需非常谨慎地选择5,6。
总结
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疾病负担日益严峻,患病率从十年前的5.6%攀升至8.6%,影响约2400万育龄女性,不仅表现为月经紊乱与生育障碍,更常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代谢问题,远期罹患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焦虑抑郁也同样高发,成为不可忽视的共病。
国际指南更新提出了一个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三步法”诊断思路,强化临床指标,弱化超声依赖,并对“不规律经期”作出精确分期定义,有效提升诊断效率,避免青少年过度诊断。总体来看,在PCOS的长期管理中,应贯彻“全生命周期-多维度”个体化策略。这意味着需要根据患者所处的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等不同生命阶段,以及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代谢异常、高雄激素症状、生育需求及心理问题),制定综合性的管理方案,涵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乃至多学科协作。
顾卓伟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科主任助理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副总干事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普通妇科学组 副组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委员兼秘书
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副组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泌工作组 副组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会员
《BJOG中文版》编委,执笔多项妇泌领域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1. Yang R, Li Q, Zhou Z, et al.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2 May 31;25:100494.
2.Teede HJ, Tay CT, Laven JJE, et al.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2023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3 Sep 18;108(10):2447-2469
3.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生殖内分泌生育保护学组,田秦杰,吴洁.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J]. 生殖医学杂志,2024,33(9):1133-1140.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6.
5.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路径专家共识编写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路径专家共识.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3,43(04):337-345.
6.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管理内分泌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5,41(01):1-11.
审批号:CHN2365681 (v1.0)有效期:2027年9月3日(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仅供医疗卫生行业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文中所有观点不代表梅斯医学立场,亦不代表梅斯医学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公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